高三说明文:武侯古祠_900字

“相公祠何处寻?锦官城外树多。”

杜甫诗中指的是位于城南的武侯祠。 成都近郊 - 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堂。 始建于西晋末年,明朝灭亡时被毁。 现在的宫殿是清康熙十一年重建的。 武侯祠布局严谨,庄严肃穆,建筑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它由两部分组成。 前半部分为“汉昭烈祠”(即刘备殿),后半部分为“武侯祠”。

一走进武侯祠大门,就看到长廊两侧古树参天,郁郁葱葱,给人一种古朴、古朴的感觉。 安宁。 沿着走廊行走,左边是巨龟背着的明碑,右边是被誉为“三绝”的唐碑。 碑高约4米,宽约1米,碑文仍清晰可见。 继续拾级而上,就会来到一个开阔的庭院,这里是整个祠堂的中心。

院落正北面是刘备殿。 大殿雄伟高大,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绚丽。 斗拱、飞檐、雕梁画柱,使大殿气派非凡。 殿中央供奉着刘备雕像。 蜀汉王面容慈祥,眉宇间透着帝王的威严。 配殿两侧塑有栩栩如生的刘备结义兄弟关羽、张飞雕像。 大雄宝殿南侧有走廊,有文官和武将的雕像。 28尊泥塑每尊色彩鲜艳。 文官们都聚精会神地想着如何辅佐刘备平定天下; 武将们意气风发,在战场上有着主宰的气场。 在走廊里驻足或徘徊,蜀汉官员上朝的场景就会浮现在眼前。 穿过刘备殿,拾级而下,就到了诸葛亮殿。 殿内塑有诸葛亮祖孙泥鎏金坐像。 诸葛亮在中间。 他头戴头巾,手执羽扇,神情肃穆。 右边是他的儿子诸葛瞻,左边是他的孙子诸葛尚。 他们的祖孙三代都为蜀汉政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诸葛亮一生六出岐山,七次擒孟获。 他治理水利,发展农业。 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那种为国家统一奉献一生的诸葛亮这种精神历来为后人所敬佩。 殿前的联曰:“能攻心,反则败。自古知兵不武,不审时度势,从宽”。 ”和“严厉”,这两者都是错误的。以后治理蜀国时,必须深思熟虑。 这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攻心为重”、“攻城为重”。 他还高度赞扬了他的宽广的政治观点。 大厅对面的影壁上镶嵌着民族英雄岳飞亲笔临摹的木刻《行刑模型》,表达了岳飞对这位伟人的敬佩之情。

前殿的对联“三访频扰天下,两朝开老臣心”,歌颂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 “临阵而死,英雄落泪。《满领》表达了人们对他未竟之志的深深遗憾。

走出武侯祠,回首红墙 金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虽然“汉昭烈祠”高高挂在临街的大门上,但大家都称这里为“武侯祠”,可见人们评价历史有自己的标准。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