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说明文:回到原点_900字
头顶灰蒙蒙的天空,穿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来,站在熟悉又陌生的巷子里。 我知道,只要我再迈出一步,我就会回到我生命的“原点”——那条从我出生起就孕育了我的老巷子。 那条充满西关风情的老胡同,教会了我人生的第一课。
踏着青石板路,我慢慢地走进巷子深处。 映入眼帘的是那座久违的西关老房子。 暗红色的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 某家的家猫懒洋洋地躺在石阶上,享受着正午前温柔的阳光。 偶尔,一阵微风吹过,老猫用前爪轻轻地玩弄着脸上的胡须。 “喵”的一声,翻了个身,又睡着了。 我知道,这就是只有在大城市的喧嚣深处才能找到的闲适和宁静。 而我人生的起点,就是从这个宁静的地方开始的。
走进门后,原本紧闭的木门已经打开。 借着房间里微弱的灯光,我看见白发苍苍的爷爷正躺在摇椅上看报纸。 突然,一个小橡皮球“砰”的一声撞到了摇椅上,随后一个年仅两岁左右的孩子跌跌撞撞地走到了摇椅上,抓住了爷爷的衣服。 “爷爷,球!” 老人说着摘下了眼镜,笑着站了起来,将孩子抱进怀里,轻声说道:“哎哟,秋秋去哪儿了!是这里吗?不是!啊……这里!” 只听一阵铜钟声。 笑声传入我的耳中,我仿佛看到了早已去世的爷爷这样拥抱着我。 是的,在我人生的最初几年里,这条老巷子承载着无数亲人的关怀,承载着西关人特有的温暖。
满洲窗、青瓦、古榕树,越来越多的风景冲击着我的视觉膜,敲打着我的心。 然而,突然,我的老房子的墙上出现了一个早已褪色却耀眼的红色“拆”字。 “拆”这个词与周围的景色和祥和的气氛是如此的不相称。 这时,我们才醒悟: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胡同就已被纳入拆迁范围,这意味着我生命的“原点”即将被抹去。
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我想大喊:这条胡同不能拆,不能拆! 它不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成长的地方。 我温柔的性格是我感受到世界温暖的开始。 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 拆了这里,就是断了我的根,也断了广州几百个老邻居的根! 然而,谁会听到这样的哭声呢? 生活的起点,文化的起点,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 与高楼相比,似乎变小了。
这一夜,我又梦到了久违的老人——不同的是,这一次,当我回到生命的“原点”时,那红色的“ 拆迁”这几个字居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