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出路在哪里?_2000字
期中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语文考得不好,只及格了。 原因是我的作文得分很少。 当我看着作文成绩的时候,我突然很想骂人,但又不得不对不起自己。 我的作文还不错。 最后,我终于知道,在考场上,无论你有什么才能,都永远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于是我发现人才在这里被埋没、被毁灭,我无限愤慨。
文学的出路在哪里? 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我还是被应试教育深深地伤害了,或者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或者作为一个立志追求文学的人。 这条路上的人们。 我应该对此说些什么。 首先说明一下,我是一名文科生,成绩不是很好。 只对写作感兴趣,一度放弃学习,专心写作,以为自己以后会走这条路。 然而,现在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条坎坷的道路。 如果我没有通过考试,我就永远不会出人头地。 是的,如果我不参加考试,继续学习,即使我成为一名作家,我也仍然是一个平庸的一代,因为这个世界和社会就是这样。
高考是阶梯,也是导流。 我们谁都不会轻易放弃。 因为我们别无选择,但上大学并不是文学的出路。 如果成绩优秀的学生考上大学,他可能不会选择中文系。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上大学。 换句话说,大学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借助这该死的应试教育实现梦想的一个途径。 因此,我们的思想被格式化、被禁止。 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必须上大学,因为这是一个需要文凭的时代。
虽然新概念大赛是一个很好的跳板,让我们更容易实现目标、实现梦想,但事实是我们不能像郭火明和韩寒那样。 他们很幸运。 是的,但是我们可能没有他们那么幸运,所以我们很可能会被淘汰。 此外,新概念并没有为他们指出一条路。 它只是给人们一个机会或者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或者说给人们一个衡量自己的机会。 它没有告诉人们文学的方向在哪里,怎样走,但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刚刚你靠它来证明自己,靠它让人们认识自己,仅此而已,够了吗?
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仍然是一个问题。 中国有那么多文人文学青年,为什么没有人去尝试改变历史呢? 我不明白。 中国人太习惯和平稳定的生活了吗? 他们只是想用文学来消遣吗? 我想知道为什么那些活跃的作家和诗人在自己的国家忙着赢得这个或那个奖项,那么为什么他们不放眼未来,赢得那个国际奖项呢?
中国人的思想被禁止、被格式化。 他们从小就接受应试教育,凡事都必须遵守规则。 中国人不傻,也不是没有才华。 只是他们和我们这些无名之人一样,在文学的道路上迷茫、迷失了方向。
我为自己哀悼,为现代文学哀悼。 现在有很多作家和诗人。 当我随意翻阅书架上的一本书,看看书名和作者时,我不禁感叹又一位“后起之秀”。 他们的作品大多属于另类文学和废话类型。 中国文学在哪里?
已经被市场接管了。 凡是会读书、会写字的人,都会千方百计地写小说来成名。 互联网是个好东西。 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横行的时代,网络作家无数。 有些人甚至根本不能称为作家,只能称为“作家”。 也许是因为大多数作者只写了一本书,才华就耗尽了,或者已经写不出那么多字了。 ,写到一半不得不放弃。
上面这句话让我想起一个笑话,就是一个广告牌下面有十个人躲雨。 如果广告牌掉下来砸死十个人,那么其中九个人肯定能写文章。
我们都应该仔细思考一下,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的应试教育让更多的人失去了梦想和方向。 那些没有进入大学的文学青年只能靠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没有更好的学习机会。 他们走入社会,以自己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从而造成了许多畸形的““作家”。 他们用自己不太成熟的词语和不太灵活的(由词组成的词)词来组成句子。 他们渴望发展,但谁给他们机会。
郭火明和韩寒是幸运的。 他们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因此早已在文学中立足,留下了足迹。 但如果我们都走他们留下的路,我们可能就无法走他们留下的路了。 经过。 看看现在的文学市场。 已经被大量的垃圾信息占据了。 它不能称为文学。 写这些东西的人只是为了赚钱。 他们懂文学,也很享受文学市场给他们带来的一切。 巨大的好处。 于是更多的人往这个方向跑,人们开始在商业文学中起舞。 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看不到现代“作家”作品的文学本质了,所以我们现在突然关心社会了。 难怪会掀起各种文学浪潮。
郭、韩被称为“80后”,他们是这种“商业文学”的先锋。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才华,当更多的“80后”涌现时,他们却无法摆脱郭、韩的影子。 他们盲目地模仿他们写一些东西,然后像更多的人一样,被巨大的商业利益所吸引。 这为中国文学创造了商业市场。 他们让市场更加发达,更加疯狂。 然而,人们并没有发现文学因使用而发生了变化。
“70后”作家其实是一群作家,虽然是有权有势的人,但在那个时代并没有被发现。 相反,它们现在才被人们重视和理解。 原因很简单。 “80后”作家是新兴的一代,他们当然离我们更近。 但他们已经失去了写作本身的文学。 性,人们在文章中看不到文学。 这与“70后”作家是对立的。 因为“70后”作家的文学是在与“80后”作家的对比中被发现的。 他们更有权利接受现代文学的洗礼。 他们有权接受现代文学给他们带来的荣誉。 他们在那里的原因这个时代之所以没有被发现,也是因为没有找到文学出路的文学原因。
我真的为我们这一代的文艺青年感到迫切。 我们没有太多成长的自由,我不知道我们未来会遇到什么问题。 我们甚至担心对文学失去信心。 我们只有一条路,或者没有路可走。
我很困惑。
上面写了这么多,好像跑题了,但这一切都源于此。 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楚中国的应试教育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文学的出路在哪里? 谁知道? 我们真的需要像蔡晓飞那样用另一种方式敲响警钟吗? 我想可能已经没有必要了,但我真诚地希望中国改革人才选拔标准,造就更多的人才。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热衷于文学而又没有其他出路的人来说,就有了一条出路。 这是我的要求,我的希望,我的期盼,诚挚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