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读后感:《两元学费》_700字

最近读到《文萃报》中的《两元学费》一文,让我回味无穷,感触良多。 文章讲述了作者童年为两块钱学费而采集蝉蜕、砍柴的故事。 我与作者同龄,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对文化和物质生活极其贫乏,但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童年仍记忆犹新。 捡到的稻穗、捡到的茶籽、捡到的牙膏皮,是我童年深深的记忆。 我小时候用的牙膏有锡盖。 牙膏用完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去卖钱。 5美分就能买到一个牙膏套。 当时家里兄弟姐妹很多,牙膏还没用完,大家就开始想念牙膏皮了。 在牙膏快用完的那些日子里,我每天都赶着给全家人挤牙膏,直到把牙膏挤完为止,把牙膏皮占为己有。 如果有一天你能在外面捡到一个牙膏盒,那就如捡到宝一样,开心一整天。 当牙膏皮被火烧灼时,它会融化成一团。 收集到七八个,就是一个大球了,就“值钱”了。 还有摘稻。 大人们收割完后,孩子们顶着烈日,争先恐后地捡起落在田里的散落的稻穗。 经过长时间的劳动,他们被晒黑了,但他们仍然可以摘几十公斤的小米。 。 秋天,茶籽采收的季节,我们也会穿越茶林,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同时,寻找大人们错过的茶籽。 从我们的学费到我们贪吃的冰棍,都是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争取的。 现在想来,童年的快乐里都夹杂着劳动的影子。 我在劳动中得到乐趣,在劳动中收获,在劳动中成长。 勤俭节约是生活给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以说,童年的种种事情都是当时的生活条件所迫的。 那时的我们大概还没有想到勤俭节约是美德的崇高意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轻的经历不仅填补了我们当时的物质空缺,如今似乎也塑造了一代人勤劳节俭的品格。 在当今这个物质丰富、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勤劳、节俭等词语暴露在公众面前,呼唤着更多人的共鸣,激发了旧传统的新魅力。

中小学写作指导、写作材料、优秀作文及有奖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