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_700字
本来应该是幸福美好的童年,因为被那个封建社会所笼罩,时不时就有一股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很想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用了一些温暖的话,但实际上,他将愤怒隐藏得更深。 有人说,软弱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 也许鲁迅先生就是想达到这个目的。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讽刺。 例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店》中,首先用许多亮丽的词语来描述百草园里无忧无虑的生活,然后写到“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店去 去学校。 上面写的百草园与后来在三味书店读书的枯燥生活形成了很好的对比,也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藤野先生》中,鲁迅的日本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个穿着休闲的男人。 “这位藤野先生,据说他的衣服太模糊了,有时忘记打领带;冬天的时候,他穿着一件旧外套。瑟瑟发抖……”但藤野先生对工作却极其认真。 他用红笔对所有“我”的讲义进行了补充和修改; 他还指出了血管稍微移动时的位置。 这种对比手法更能体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鲁迅对他的崇拜。 此外,藤野先生孜孜不倦的教导和对中国学生的平等对待,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不屑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藤野先生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鲁迅的保姆“常妈妈”,她是一个需要一分为二对待的人。 由于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比如大年初一吃吉祥橘子、喜欢检查、抱怨、一味评论“龙猫”的故事,甚至被踩死等。 “我的”最喜欢的隐藏老鼠。 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 看到这里,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极其粗俗、老派的女人形象。 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却远不止于此。 她也有可爱的一面。 “阿昌”知道“我”喜欢《山海经》,所以他不辞辛劳地帮“我”购买《山海经》。 由此,“我”认为她“拥有伟大的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