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革命孤独》有感_1500字

一.

“你必须离开,我必须留下。没有人离开,革命就不可能成功。没有人留下,就无法告诉曾经相信这场革命的人们。 ” 这句话让我激动了好久。

我一直以为革命和佛教是水火不容的,但没想到说这话的人竟然是一个学佛的人。 从学佛到革命,并不是因为禅悟不够,而是因为生活的空虚促使他完成了一件充满激情的事情——革命。

谭嗣同让我看到了革命孤独者的高贵。 纵观整个人类进程,革命不是造反,而是一首用血与泪写成的诗。 横贯精神,日本的武士精神,处处宣扬为国捐躯的伟大,全民接受帝国主义教育。 整个民族都充满了彻底改变其他民族生活的热情。 这种对国家的盲目无私是一种悲剧。 然而,如果人们过于关注个人生活,害怕牺牲,却无法唤醒民族的觉醒,告诉人们应该为什么理想而奋斗,那么就不得不有人为此牺牲。 如果把这群人(出自《五人行》《墓碑》)归结为这一点——用生命换取死后的荣耀是不现实的。 他们已经漠视生死,又怎会在意荣耀?

其实,无论是战友,还是只是志同道合的人,听到自己牺牲的事实都会感到难过,但那段日子,每一天 过着靠刀剑为生的日子。 ,应对每天发生的生活退化更多的是一种习惯。 人以高尚的人格走向死亡,但大家更多看到的是未来的美好。 看来,为大事而丢掉性命,才是最终的道路。 既然将来可以成就大事,相比之下,现在的革命者的牺牲就不算什么了。 反过来想想,这不是损失而是收获,获得了推进革命事业的动力。

但有一点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敢于为革命牺牲自己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他是诗人、作家、学者、灵魂百分百零度的人。 什么是零度灵魂? 意味着清楚地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并坚定不移地朝着心中的精神方向前进。 这与“写法“零度”中的“零度”有些不同。 两者都是零度。 后者是回归生命本源,但前者的“零度”确实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的开始,是一种精神上的进步。 不得不承认,具有这样的觉悟和无畏精神的人的去世,是文学和美学上的巨大遗憾,而这种遗憾是政治上的成功无法消除的。

二. ,

我认为光荣革命对世界的意义并不在于“光荣革命”后建立的议会的政治权利超过了君主的权利。 不是君主立宪制、两党制,而是这个。 不流血的革命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牺牲。 不说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欢乐,我只想谈谈不必牺牲零灵魂的人的问题。

他们无疑还活着。 显然,莎士比亚占有这个国家最大的财富。 如果让他们选择的话,人们宁愿有莎士比亚,也不愿有拿破仑,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才华横溢的人的生命力可以决定整个世界。 一个国家的文化语境及其所赋予的个性,可以在艺术、美学上产生巨大的创新,有时甚至可以奠定整个国家的文化品质。 但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而牺牲了,然后就什么也没有了……

我相信,如果历史重新选择,他一定会选择让这些人好好的活着,因为每一个真正的人 不畏惧死亡,敢于为自己的信仰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信仰本来就不该死。 我们要好好生活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演进,那么人们是否真的可以考虑一下,这些人是否一方面推动了革命的进步,另一方面又阻碍了文化脉络的发展,是否关系到大局? 丢失的? 一定不是那么容易判断的。

高中:红薯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