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欠缺什么?_1500字
纵观中国灿烂的文学史,众多“明星”熠熠生辉,唯独缺少了一位——诺贝尔文学奖。 为什么,中国的文人从来没有获得过这个象征着纯粹文学的奖项。 我深入思考,思考中国文人是否缺少一些东西,那么缺少什么呢? 何为历史悠久的民族。 对于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却无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民族来说,确实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为什么当代文人只埋头于古代文学的研究? 当代文学士人为什么不写中华民族最纯粹、最传统、最有特色的文学呢? 难道这只是因为没有人欣赏或阅读它吗? 难道中国这么大,有13亿人口,就没有一个懂得欣赏的人吗? 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在古代,由于社会本质和价值取向,大多数读书人只想升官发财,实现自己的人生复仇,他们写的文章带有浓厚的政治味道。 ; 相反,他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或者在官场受到排挤,写下了许多郁郁寡欢的文章。 这些文章虽然很多都流传下来,但其中也不乏蜚声千古的名篇。 然而,真正写出自己民族特色的却很少。
当代文学中,都有同样的小说。 每当我去书店买书时,我总能在书店最显眼的地方看到本季最畅销的小说,作者是某某。 ,如果是稍微有名气的作家,就会写成某位作家的最新代表作。 出版的小说要么是“言情”,要么是“武侠”,很少见到其他体裁的文学。 书店一角的书架上摆着的唯一“另类”书籍是已故作家写的诗歌、散文等,但那些书早已落满了灰尘。
当代文坛,文人随社会潮流而涌动。 一阵雷霆一阵风,暴风雨一过去就会消失。 很难有长期传播的势头。 中国虽然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但它是留给后人的。精神食粮太少了,少了也没有被后人很好地传承下去。
中国文人缺少什么,缺少写作技巧,缺少经验,或者……我想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不会缺少这些。 唯一缺少的可能就是正确的“三观”。
虽然写小说满足了大众的口味,但畅销小说也满足了作者对金钱的“欲望”。 这就导致了人们的无知和素质的低下。
近年来,国家正在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向素质教育转型。 当然,应试教育教材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 于是“维新派”将金庸畅销小说引入教科书,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等一些爱国文章。 此举引起轩然大波:赞成者认为这会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反对者则认为此举可以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 反对者认为,这会让学生忘记烈士的英雄事迹。 我也持反对意见:“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而一个有英雄的民族却逐渐被人们遗忘,这更可悲。” 也许中国文人只是缺少一点爱国心和爱国热情,所以只有写不出我们民族最纯粹的文学,只有写不出最优雅的文章,才会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在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国家印度,泰戈尔用纯粹的文学将爱国热情升华到极致,让世界听到了亚洲文坛的声音。 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流传后世,经得起时代的洗礼。 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算是真正的文学。
日本,亚洲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国家川端康成,也写出了关于大和民族文学的特色文学,但我不同意。 一个不敢正视自己历史的民族,一个试图篡改自己历史的民族。 即使写的文章有特色,我也不会回去看。 我害怕我的灵魂会被那些肮脏的文学技巧所玷污。 自私的观点有点极端,但这就是我的风格。
中国文人若不随波逐流; 中国文人是否有正确的“三观”;如果中国文人有一点爱国意识;如果中国文人……哎,真是可悲。如果中国文人从事纯粹的文学创作,怎么会落得这样的境地?那就赢了 诺贝尔文学奖七步早已进了中国文人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