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观后感:《八佰》观后感_800字
如果说《1917》偏向个人英雄主义,依靠一个人的勇敢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到底,它传达的信息是正确的。 那么“八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力量、国家力量。 这种力量更加震撼人心,能够触动人心。
抗战时期的上海几乎沦陷了。 被困在四行仓库的400多名中国军人是这座城市的最后一道防线。 如果他们倒下了,上海就真的倒下了。
桥另一边的租界则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有歌有舞,真是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有不少人关心国家的危亡。 他们感到无奈和失望,同时也对中国军人充满期待。
日军扬言要在三小时内攻占四行仓库,以击溃上海最后的抵抗力量。 当日军试图通过工事摧毁城墙时,仓库里的中国士兵失去了战斗位置。 危急时刻,有人将炸弹绑在身上,开始自我牺牲式爆破,摧毁日军工事。 紧接着,士兵们纷纷列队,身上绑着炸弹,只留下名字,然后为国家献出了生命。
令人感叹,全国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飞机上,有来自各国的观察员。 为了向其他国家表明中国的立场,冒着激怒敌人的风险,中国军人决定升起国旗,旗杆卫兵被机枪扫射,当旗杆即将倒下时,中国军人 战士们继续用身体保护旗帜,冒着生命危险成为旗杆下的水泥桩。
战斗机里的士兵们对这个举动感到非常惊讶。 飞机玻璃不时被中国军人击打,展现了我们的决心和无畏精神。
最后,为了保存实力,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四百名战士决定冲过桥对岸,赶往安全地带。 我们知道我们会被机枪扫射,但这是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 就像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把电话线送到仓库的英雄一样,多一条生命就多一份希望。
危难时刻,我们看到同胞之间的大爱。 安全区的教授们也会掏出枪,不再愿意忍受别人的欺凌。 混血后裔也将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因为一半的中华血脉在你们的体内流淌。 无数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物资,只是为了争一口气。
战争万恶,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不能忘记血的教训,要缅怀先行者,不断自强不息。 希望这样残忍、令人发指的一幕不再发生。 那些场景是血肉的,那些生与死的画面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沉重。
记录下来,永不忘记,是我们最大的敬意。 珍惜美好生活,也是先行者们最真诚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