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读后感(9)_800字
记得第一次看《理智与情感》的时候,我大概还在上初中。 非常喜欢活泼的姐姐。 或许是因为那时的凯特有一种古典纯真的美,着实让人感动。 “我记得很清楚,”玛丽安说,读的书越多,遇到真爱的可能性就越小。 然后我想起布兰登上校随着歌声走了进来,看见玛丽安站在钢琴前,阳光照在她的脸上,到处都是光晕。 真是如画又感人。
所以当时我喜欢的是充满活力的玛丽安。 似乎当你低下眉毛的时候,就会有人猜到你是在笑还是在哭,仿佛你的笑声能给整个房间带来阳光,仿佛你坐在那里,让旋律从指尖流淌,而每个人都在静静流淌 你。 陶醉在音符中,似乎可以随心所欲地笑,想哭就哭,不必因为任何外界的影响而磨灭自己的棱角,仿佛因为年轻而充满活力和才华,可以任性。 让整个世界围绕着你。 你转身。
然而,玛丽安只有在无知的时候才绽放出她的光彩。 所以多年后,当我看到BBC翻拍的三部曲《理智与情感》时,我显然对玛丽安的妹妹,那个曾经在我的世界里沉默的埃莉诺给予了更多的爱。 没有这样的周围灯光,没有这样英俊的脸庞,只是静静地分担你的忧愁,然后承受着自己的悲伤,依然托起你的希望。
他们有相同的背景和成长经历,但对我来说就像两个成长阶段,虽然他们的差异实际上只是静态的性格问题。 像埃莉诺这样的人在人的早期阶段应该很少见。 他们宽容、内敛、体贴。 我们更多的人只是玛丽安。 我原本以为,那些最光鲜亮丽、最美丽、最遥不可及的东西,其实只是我们人生某个阶段的常态,最终都会被扼杀。
最终,天真任性的玛丽安愿意安静地呆在她曾经不屑一顾的人身边。 而我也不再执着于自己给她戴上的光环。 理性大于情感。 成长实际上是一种妥协。 而且我不想否认这种妥协,就像这篇博文不是为了纪念大家曾经的玛丽安一样。 我不再那么执着于狂妄任性。
最近,我刚刚浏览了别人的故事。 打破曾经的命运,或许不仅仅是一时的冲动。 缘分已去,无处可容。 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归宿吗? 突然的结束让人不舒服。 当我完成理性与感性的PK后,我还在嘲笑自己,也许我是最天真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