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_1500字
du.com专题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原点”是一个数学术语,我们不妨继续使用它 ,从而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
首先,“原点”在数轴的基点,象征着事物的起点、根本点,也象征着事物的初始、本初状态。
其次,“原点”位于坐标的中心,有点像刻度平衡后公正指针所指向的“零”刻度,象征着事物的对称点和平衡点, 象征事物的平衡。 平衡状态,平均状态。
第三,我们经常利用“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然后根据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直观的图像,从而进行定量 并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定性分析。 ,回答问题、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探究本质。 这是我们研究事业是非得失的有效科学方法。
用过电脑的人都知道,电脑安装了Windows系统和必要的软件后就可以运行。 这就是它的“由来”。 使用过程中需要下载驱动和存储文件; 使用时间长了就会出现漏洞、垃圾堆积、病毒感染。 电脑会受到攻击,运行速度越来越慢,甚至死机。 我们要整理磁盘碎片,删除插件,卸载驱动,打补丁,清理垃圾,隔离或查杀病毒,优化或更新软件,恢复或重装系统,甚至格式化电脑硬盘:这就是 所谓“回到原点”,目的无非是让电脑恢复到最初或安全的状态,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自然、人类、社会的综合系统 也会出现类似于计算机的各种问题,也必须“回归原点”,但是计算机只能被动地“回归原点”,而人类也只能被动地“回归原点”。你可以被动地“回到起点”,也可以有意识地“回到起点”。 另外,将计算机带回到起点是容易、简单、快捷的,并且可以完全完成; 然而,让自然、人类、社会回到原点是艰难的、复杂的、漫长的,不可能完全完成。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必须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 是指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旧阶段的某些特征在更高阶段的重复,继承和改变本源,从而形成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一个螺旋式、波浪式的循环发展过程。 “回到原点”就是这一规律和过程的体现。
“人之初,性本善。” 倒在地上的婴儿是一张白纸,他的脑袋几乎是真空的,那么圣洁而朴素。 遗憾的是,人类不可能回到母腹中,人类几乎不可能“回归自然”回到野蛮蒙昧的原始社会。 自然、人类、社会绝对不可能回到象征起点、原生态的永恒“原点”。 然而,我们可以追求自然的生态平衡,我们可以追求人类身心的健康、正直、善良、纯洁和高尚,我们可以追求社会的安宁和谐、公平正义、明朗正直,我们可以追求平等、节制 ,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平衡与稳定。 从而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只要我们在自然、人类、社会这台“巨大的计算机”上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增强其识别、排查、抵御、查杀“病毒”的能力, 放入“防火墙、杀毒软件”,在“多维坐标系”中定期“扫描”,及时“扫描”哦; 打补丁、清理垃圾、查杀病毒”,能够维持或恢复“本源”的一些初始状态和基本功能,再次稳定下来,能够正常运行而不死机。这迫切需要眼光、勇气 ,还有决心、勇气和拼搏精神。
早年我们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发展经济,片面追求GDP。现在我们退耕还田, 退牧还林、退耕还湖、注重生态平衡、节能减排、持续治理污染、追求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战略,都是“恢复”过去的。 主张“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导致了贫富差距,以此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普及医疗保险,建设廉租住房。 保障性住房,都是为了社会公平和谐。 这也是当今惩治腐败、扫黄打非的“回归原点”。 也是“回到原点”。
虽说“水翻了,难以挽回”,但苏轼曾感叹,“谁知人生不会有少呢?” 门前流水仍可西流。 “他似乎在提醒我们,人还是可以‘回到原点’的。人如此,自然如此,社会亦如此,也必须如此。
广州梅花中学高年级教师:梁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