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节做秀,小心“烂尾楼”_800字
我们都是爱面子的人,所以经常会做出一些尴尬的事情。 比如我很爱面子,所以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会尽量把文章写得漂亮、大气,让人觉得我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但很多时候当我刻意经营文章的布局和文字时,往往形式很宏大,但内容中值得注意的部分却几乎无处可寻。 整篇文章看起来平淡无奇。 这些都是空话,已经变得如此普遍,以至于又酸又臭。 然后我的朋友看到了,就对我说:“林海,你也学会了如何引进机器,开始流水线生产物品吗?” 我一听,脸就红了。 新闻,我发现和我有同样问题的朋友还不少,而且他们爱面子不仅仅局限于闹腾。 他们所做的比一件事更慷慨。 比如,我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在北京“夫子庙国子监文化节”开幕式上,一群装扮成私塾学生的孩子在浮雕前大声诵读三字经。 路边的孔子雕塑。 此前,我们媒体也曾报道过杭州一小学将孩子打扮成清代太监,让学生摇头念《三字经》入学仪式等消息。
从好的意义上讲,我们的首都毕竟是首都,组织活动的“老人”们肚子里还有很多墨水。 这一点从杭州孩子们的衣着就可以看出来。 不过看到这个消息后我却产生了很多疑虑,这让我觉得此举太有面子了。 让一群孩子假装私塾孩子背三字经有什么意义? 这是否证明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习“中国文化”(凡是与过去扯不上关系的都成了中国文化!),培养他们优秀的传统美德呢? 也就是说,这证明了我们大事从小事做起的“教育理念”有多成功? 或者这只是我们文化节上的一场表演? 我们之所以要表演节目,就是为了让文化节办得热闹、热闹。索取积分并获得奖励? 恐怕后面的因素在我的猜测中所占的比例更大吧?
做秀没有错,但为了做秀而把别人(尤其是无辜的孩子)当傀儡,那就完全错误了! 我们也应该思考,这样举办的文化节是否最终会成为一座文化“烂尾楼”? ——热闹开始,毫无收获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