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老人_900字
我一离开学校,就又见到了他。
他穿着一件没有打补丁的灰色破旧外套,头发稀疏,眼神混浊,深褐色的脸上有僵硬的痕迹,皱眉下垂的表情一成不变。 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人声鼎沸,喧闹一片。 每次有人经过他身边,他都会用力晃动手中的不锈钢饭罐。 里面的硬币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他嘴里似乎嘟囔着几句话,却忽略了具体的意思。 或者可能不是。
来来往往的学生和行人都行色匆匆,对这一切视而不见。 但每次从他身边走过时,我总感觉很不舒服。 也许是因为我刚到这所学校,没有平时的淡定。 起初,我总是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硬币,放进乒乓球机里。 然而这样做之后,我却感觉尴尬和不安更加强烈了。 还没来得及听他有没有说谢谢,他就低着头匆匆跑开。 几天后,我不再取零钱了。 或许是我自私胆怯,想逃避无端的尴尬,又或许我已经被麻木的路人同化了? 每次听到硬币响亮的声音,看到他右肩上那块不太起眼的方形白纹斑块,心里总有一种不由自主的不适,压倒了本该膨胀的同情心。 我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像书上说的那样,站出来送上一个微笑或几句话——一个不幸的人更需要什么? 有时我会责怪自己愚蠢的借口和虚伪的麻木不仁……仔细想想,似乎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刺耳的自行车声把我从沉思中惊醒。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到了家门口。 当我回头看时,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那时,每天在小区里收垃圾的老人,身材极其瘦弱,他的双手让人想起杨绛先生的老王。 他使劲踩着车子,身后大捆的纸壳和瓶子,让他的身子弯着,仿佛在用力地背着。 扛起生活的重担。 我怕碍事,把裤腿卷起来,让干燥的脚踝只能承受寒冷的秋风。 我穿的那件廉价的棕色涤纶衬衫已经被浸湿、褪色了,肩膀和领子后面几乎都是浅色。 车子摇晃起来,一些塑料袋从三轮车上滚落下来。 我下意识地上前帮忙。他接了几张,笨拙地说了几句感谢的话。 由于很久没有说话,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他在脏兮兮的裤子上擦了两下手,然后把瓶子接到了我手里。 他转身,利索地将饮料喝了下去。 瓶子又绑起来,上了车就开走了。
我不禁想起校门口那些鲜艳的旧衣服和响亮的硬币声。 我知道,我们这些幸运的人没有资格或地位来批评或指责不幸者的生活方式,就像我们不嫉妒我们的同情心,也不会滥用它一样。
但此时此刻,我却暗暗觉得,这个在风中左右摇摆的瘦弱身影,更值得我敬佩和怀念。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高中生: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