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观后感:《泰坦尼克号》观后感_600字
关于泰坦尼克号的记忆是如此戏剧化,仿佛是上帝安排的命运。 然而,当尘埃落定,所有人都能看到这个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上帝从来没有安排过,都是人安排的。
电影中提到了泰坦尼克号故事中所蕴含的对人类盲目自信的批判。 虽然不是叙事的重点,但《伊斯穆斯》中也提到了史密斯先生与史密斯船长的对话,以及关于救生艇数量和容量的对话等情节,都隐晦地给出了电影本身的观点 ——导致最终悲剧的并不全是自然灾害,而是人类挑战一切的热情——无法承担全部责任的史密斯船长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 无法控制局势的麦克唐纳船长选择了自杀。 无法创造神话的安德鲁先生选择了一起毁掉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这不是一个人的死亡,不是一艘游轮的毁灭,而是一个积累了人类渴望的梦想的崩溃。 时代。 这种崩溃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唯一的解脱方式就是死亡。
受限于时长等因素,如果影片在情节和画面上这种程度的表达可以说是切中要害的话,那么它就来自詹姆斯·霍纳的电影 分数,在这条路上,已经达到了超越电影故事和图像的境界。 尤其是电影配乐《海颂》的结尾,带着整首音乐中从未有过的沉重和悲伤,将这个主题诉说到了音乐所能达到的极致——不再有任何悲悯之情。 世界,不再有悲剧的光辉。 有的只是这样一个故事的反思和回忆,这个故事已经深深地埋在了大海里,有一天也将被深深地埋在人类的历史里。 结尾逐渐淡出的音效,正在诉说着这个命运的启示。
中小学写作指导、写作材料、优秀作文及有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