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观后感:《八佰》观后感5_900字

看完电影《八百》,战争的炮火、硝烟和血水,以及爱国将士熊熊燃烧的爱国情怀,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佰》主要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尾声的故事,中日双方激战持续了三个月,上海战火不断。 坠落的边缘。 国民党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副官谢晋元率领420余人,奉命坚守上海闸北,留守四行仓库。 队伍实际人数有420多人,所以号称800人,以造声势。 这就是影片片名《八百》的由来。 与租界一河之隔,制造了一场罕见的所有人都关注的战争。 讲述了“八百壮士”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直至奉命撤离英租界的感人故事。

《八佰》中的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却是一半天堂、一半地狱。 当河这边打仗,流血的时候,河那边还在打麻将玩,连物资都不愿意捐。 甚至有人荒唐地问:“有人买望远镜吗?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对面。” 由此,我认识到了鲁迅先生放弃医学而追随文学的原因。 那时的中国人麻木不仁、软弱无力、毫无反抗意识,令人不寒而栗。 这和今天校园欺凌、车祸等事故发生时,很多人袖手旁观、凑热闹却不伸出援手有什么区别?

但庆幸的是,当时的中华民族终于醒悟了,团结起来,反抗了。 从一开始的冷漠,到后来举枪向敌人射击,大江两岸的人民终于团结起来,保卫祖国的领土。 真的很感人。 今天我们也应该向前人学习,勇于行动、提供帮助。

另一个让我震惊的场景是机枪连列队跳楼炸毁厚钢板的场景。 烈士们一一报出姓名和家乡,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争取一线胜利。希望怎能不让人哭泣? 当终于被炸开的钢板阵慢慢愈合的时候,所有人都紧张又期待。 一名士兵毅然站在楼边,用浓重的陕西口音喊道:“妈妈,孩子不孝!” “后来他为国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决心和信念啊!这一段直接将整个情感推向了高潮,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深思。每一位烈士不仅是国家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 国家,也是家庭的支柱。向烈士致敬,向烈士家属致敬。

电影结束时。 电影的场景一闪而过,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时代,庆幸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庆幸自己有这样的保护。 很多人,此时的我们只是年轻人,满怀希望和激情,靠着祖辈强国平安的希望前行,哪怕世界荆棘丛生,我们也不辜负这一程。

烈士已逝,但他们的奋斗精神永存。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