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观后感:《杨善洲》观后感四_1200字

4月11日,参加学院党委组织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观看教育片《杨善舟》。 影片讲述了原云南省保山区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22年坚持决心的故事。 观看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故事。 我带着极大的钦佩和泪水读了它。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很深。 杨善洲老书记一生为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懈努力。 他为人民所做的努力不胜枚举,但电影中有一个片段特别令人印象深刻。 老书记杨善洲退休后,坚决拒绝了上级安排他在昆明招待所安度晚年的好意。 他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到贫瘠荒凉的大凉山植树造林。 如果没有树苗,他就用自己的钱去买。 由于缺乏资金,他亲自到街上捡各种果核、培苗,甚至将心爱的盆景移植到山上。 他头戴竹叶帽,头上披雨衣,脚穿草鞋。 他在大凉山工作已经22年了。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曾经光秃秃的荒山,如今树木参天,绿意盎然。 山变绿了,水流了,珍稀动物出现了,各种林下经济作物增多了。 周边群众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经济收入也随之增加。 越来越高。 曾经矮小娇嫩的盆景如今已经长成了高大挺拔的大树,小树苗也变成了绿洲。 老书记的头发也从花白变成了飘落的雪花。 老书记做不到。 他二话不说,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凉山林场无偿交给国家,并将大部分奖金捐给了慈善机构。 于公,老书记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人民辛勤劳作; 二女儿于子在外地教书,想调回老家学校与丈夫和孩子一起生活。 当他上山请人帮忙解决问题时,身为父亲的杨善洲严词拒绝,女儿失望而去。 最终,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被调回了家乡。 这一幕让我们小时候看到非常心痛。 我们不理解父亲的冷漠,也不理解父亲的固执。 然而,如果我们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一切的不理解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 在老书记杨善洲看来,女儿的要求合情合理,但不合法。 可见,面对亲人的苦难,乞讨的老书记杨善洲在破旧的茅草屋里徘徊、感叹,甚至焦躁不安。 内心在情感和规则之间挣扎了片刻,他选择了后者。 可以说他是好人,也是坏人,但杨善洲老书记的“坏”却换来了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需要这样的坏人。 可见,在老书记杨善洲的心里,有的是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而没有他自己。 他总是为国家和人民着想,但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任何私利。 杨善洲老书记用他光辉的一生、他清贫的一生、他诚实的一生告诉我们,在这个缺乏信仰、缺乏道德的时代,我们应该相信什么。 他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了一个大“人”。 这个“人”字高高地矗立在天空,像巍峨的大凉山,又像老书记亲手栽下的树。 他还一生教导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党的宗旨,是党员的责任;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要通过实事、做好事来履行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虽然现在老书记走了,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我想他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永远成为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对象。 他为人民服务、朴实无私、无私奉献的形象也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通过他,我看到了一个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共产党员高大形象,使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一名更加合格的共产党员!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